最近在看一本《认知红利》,刚看到书中对于复利的描述,也就是在做一件长期主义事情的时候,要遵循复利的逻辑。
什么是复利?
复利其实就是:“当你做了事情A,就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如此不断循环,循环次数越多,A就越强大,”
还有一个数学公式,用来计算复利的增长趋势: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没错,就是咱们高中课本上的数学概念,一看你高中就不好好听课。(坏笑)
举个例子,你看现在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像某宝,他就是遵循的复利逻辑,产品销量越高,排名就越靠前,排名越靠前,销量就越高。
再比如我们写知乎问答,你的点赞数越多,你就回答排名越靠前,你的回答越靠前,获取的曝光量越大,点赞数就越多。
而复利就是这个逻辑,能够不断的把雪球越滚越大。
题主提问的是长期主义,为何把复利搬出来说了一通呢?
因为我认为,长期主义只有在复利的逻辑下去做,才会爆发出更大的价值。
不然,你看看每天打扫马路的叔叔阿姨,他们坚持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你问问他有坚持五年很值得的感觉没有。
当然你可以选择相信叔叔阿姨为社会卫生做出的伟大贡献。
但是你再问一个写公号的号主,坚持写作五年,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肯定是完全能体会到复利带给他的价值。
第一年可能不赚钱,第二年可能收入仅仅果腹,第三年可能已经强过打工,第四年可能就实现自由职业,第五年没准就当老板了。
而这,就是长期主义死磕一件复利的事情带来的必然结果。
今天是我坚持写作的第39天,每天至少2000字(你肯定会骂我小垃圾)。
当然,这还不算长期主义,仅仅是长期主义的开始,因为在一个多月之前,我还是个连200字都写不出来的弱鸡。
写公号文章不知道写啥,标题不会写,开头不会写,不会构思文章架构,当然,现在依旧是写作界的小班级别,但是已经能够轻松写出来1000字的文章了。
因为我也想做一件值得用长期主义跟自己死磕的事,你没猜错,就是写作,因为我意识到我写的文章越多,作品越多,我的价值就越大。
我也知道这件事急不来,至少三年,抑或五年,但没关系,今年我才二十多岁,我还有时间,我也始终相信一句话: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另外,大多数长期主义的前期阶段是不会感觉值得的,前期感受最深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不是有问题,可能会有100次想放弃。
坚持写作这39天,中间我就有一次想要彻底放弃,不知道写啥,半天憋不出来一个屁,写出来之后连自己都看不下去,发布了也没人看,
一度感觉自己的选择出了问题,甚至怀疑写作是不是一件被吹嘘的事情,直到我公号在不到100人关注的情况下,爆了一篇2200+浏览的文章。
于是我感觉,我又找到了自信,又能让自己在半夜夜深人静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实现心流模式。
你看,坚持写了一个多月,我都可以偶尔拽上两句牛逼的词汇了‘内驱力“”心流“(我去类,自己都感觉自己好牛逼,有大佬的风范了,嘎嘎嘎)
这就是我感觉值得的地方,我能够在知乎回答写一篇稍微有那么点干货和价值的文章了。
而不用自己挠头,问度娘,然后看其他回答再去提炼,对于有的问题我已经能够找到一个切入点去做自己想写的回答了。
这难道不是一种长期主义带来的价值吗?
还有一点,当你长期主义死磕自己的时候,你会不断的陷入困境,不段的怀疑自己,直到你达到那个里程碑。
而最容易放弃的就是前50%,目前我可能刚在写作领域迈出1%,就已经出现过两次想要放弃的感觉了。
所以,即便你现在用长期主义死磕的事情是有复利性的,但是你坚持的时间不够长,重复的次数不够多得话,你就到达不了这个”里程碑“。
因此,告诉自己一句鸡汤,黎明前的黑暗,一定要坚持住。
所以,看到这里的朋友,希望你能在自己的领域找到那个能够产生复利的事情,并用长期主义的决心,和自己来一次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