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或许是十三行服装从业者最艰难的一年。

作为全国最大的一级服装批发市场,十三行一直是服装批发行业里的半壁江山,以高昂的租金和激烈的竞争谱写了一个传奇,并因“不做线上”的行规而被称为电商荒漠和电商孤岛。

但如今,谱写传奇的房租和竞争,在疫情、消费方式变化等影响下,成了悬在档口老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转型,成了这个巨大商业体中,每个人都在面对的必修课。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一个十三行的档口老板在电商孤岛里悄悄“入淘”并长成大树的故事。她曾在十三行做了11年,在十三行最火的时候却转型开了一家淘宝店。

彼时,家人、周围的档口老板嘲讽和指责她,认为她做淘宝是“破坏了行业规则”、“抢自己人的生意”。

从今年开始,胡云觉得十三行不一样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电商了”,而且看自己的眼光也不同了,“从嘲笑变成了敬佩"。

她说,十三行的老规则早就行不通了,“疫情不过是导火索”。

以下是关于她的真实故事:

文 | 郭子睿

编辑 | 常新

今年5月,胡云发现她所认识的十三行同行们开始做直播了。

胡云曾在十三行干了11年,2015年她和妹妹一起在十三行“偷偷”开了家淘宝店。如今,这家姐妹淘宝店已和服装厂稳定合作,规模化生产,公司规模超200人,并有自己的原创品牌。

不过,设计需要时间、生产线开工成本高昂,胡云的淘宝店还没法完全自产自销,因此胡云一直保持着固定时间去十三行拿货的习惯。

“其实去年就有很多档口趁楼管不注意的时候做直播,但现在大家好像也不管规定和‘潜规则’了”,胡云最近一次去拿货,甚至看到有些档口直接在外墙上贴了主播招聘启事。

此外,新中国大厦的7-8层已基本空置,客流锐减、高昂的租金压力也让其他楼层的许多旺铺空置,还有些店铺在营业时间拉上了休业时才会挂上的围布。

图 | 十三行新中国大厦7楼现状

长久以来,十三行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级批发市场,内部有严明的行规——不做零售、不接散客,更不要提私下做电商、开直播。早在去年5月,十三行就有不少服装档口的老板接到有盖红章的通知,档口不允许直播和走播。

“接散客就是抢自己客户的生意”,胡云说,“没有人会做这种傻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胡云随即联系了几个十三行的老相识,很快明白了大家开始做直播、开淘宝店、甚至寻找各种线上销售渠道接散单的原因。

“疫情只是导火索,其实传统服装行业早就变天了。”

从十三行拿货回来后,胡云一方面暗自庆幸自己转型做电商比较早,另一方面又很心疼市场里的那些老相识们。

2015年,胡云刚做淘宝时,十三行的同行们十分不解,“他们觉得我很傻,抱着现有的利润不吃,偏要去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当时的十三行档口老板们看来,淘宝等渠道不仅单量分散,收入无法预估也让他们头疼。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批,十三行直接对接工厂而后再批发给中小商户,“这样才符合市场规律”,做淘宝,相当于“既做裁判,又做选手,结果就是破坏规则”。

但奇怪的是,无论是新闻、还是其他十三行物流从业者的口中,大家都断定十三行本身的发货量并没有减少。

这就意味着,十三行在悄然触网、入淘,将生意搬到了线上,所以整体的发货量没有降。率先入淘的是此前长期依靠稳定二批、三批的中小档口老板——那些和淘宝、电商绑定紧密的档口,不仅活得不错甚至迎来扩张。

胡云是湖北仙桃人,18岁来广东打工,最初在东莞某制衣厂做制衣女工。2006年胡云和前夫潮汕人阿勇组建了家庭——在温饱不继的时候,两人的结合并不完全是因为爱情,更重要的是,胡云知道阿勇家族在十三行有多间档口。

每天,珠三角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制衣厂生产的服装,被送进十三行以及临近的沙河、白马、红棉等批发中心,摆上货架,南来北往的客,几小时就能抢购一空发往各地。

“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一手赚钱”,胡云说,最开始十三行的生意只要你有门路进来,就不愁没钱赚。大多数档口老板都分属不同“商帮”、“家族”,不愁生意;也是坐贾最赚钱的时代……一句话,线下模式太赚钱了,老板们也深谙此道。

图 | 2021年12月的十三行

2006年,胡云发现身边有小姐妹开始做夫妻淘宝店,赚了不少钱;而胡云远在武汉读大学的妹妹胡丽经常让姐姐帮自己和同学在十三行买衣服,让胡云萌生了做淘宝的想法。但老公家人却觉得“不靠谱,大学生能买多少”,不愿意拿钱给胡云尝试,觉得胡云是“不懂生意,不懂做人”,双方开始产生争吵。

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顺着产业链传递到了广东。出口业务受到巨大影响,广东境内许多工厂和众多服装实体店陷入倒闭浪潮。

也是那段时间,胡云的妹妹胡丽大学毕业计划来广东创业。

当时的综艺节目《超级女声》、以及各种韩国偶像剧风靡一时,年轻人开始追逐韩流服饰,不再满足于市场上传统、单一的服装风格。胡丽成为嗅到新商机的年轻人之一,借着姐姐在十三行的便利,前来进货转到淘宝店上销售。

当时胡云发现,来十三行采购的人变少了。那些没货、没客户的小店主们纷纷贴出“转让”的信息,一些偏僻的档口直接沦为仓库,现金流充裕的店铺则趁机扩大自己的版图,拿下了不少档口。

“当时我就觉得线下生意也不如想象中的安全”,胡云说道。电商崛起的最直接反应是十三行周边涌现了大量淘宝村,不到20公里的大源村后来成了全国第一个电商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淘宝村。

但胡云一直记得十三行“不做零售、不抢客户生意”的行规,于是两姐妹约定,淘宝店以胡丽的名义开,胡云只私下偷偷帮忙。

前夫得知后十分气愤。在守着店面赚钱的十三行档口老板眼里,电商只是“年轻人们的小把戏”,十三行迟早会恢复往日的繁华,“毕竟这里是全国服装的源头”。

图 | 每天数千吨服装从十三行发出去

前夫从心眼里看不起这些同散客无异、没有固定档口的淘宝商户,“他们和投机倒把没区别”。夫妻二人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前夫不允许胡云私下帮助妹妹做会“砸了自家门路”的事情。

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胡云的妹妹坚持在广州荔湾租了一个小工作室,开始自己做淘宝。因为没有足够资金盘货,胡丽的货源多是十三行里没人要的尾货和断码,价格低廉。

为了避嫌,胡云也不敢用前夫身份拿货,只能赶早挑货,再找合适的时间回工作室和妹妹一起给衣服拍照、往淘宝店传图片、填快递单号和发货。

借着电子商务的东风,胡云妹妹的淘宝店生意逐渐起步,并准备扩张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女装、自己联系工厂生产。

看着妹妹干得有声有色,胡云开始考虑要不要彻底转型做电商?

前夫坚决不同意胡云做淘宝的想法,更不敢让十三行的人知道家里有亲戚在外做淘宝店。

“如果十三行有人知道我在外面做淘宝,就会有人对付我们档口,下游也不会再找我们拿货”,胡云说道。

图 | 在十三行大部分商户都不做零售

但现实不容许胡云再三犹豫。一方面,十三行租金涨幅巨大;另一方面,现有的服装款式同质化竞争严重。

尤其是2013年《来自星星的你》热播时,千颂伊的穿搭还没下网络热搜,淘宝上数百家店铺已经挂出同款穿搭供用户下单,第二天就是拿着剧照来十三行进货的卖家,没过几天十三行的店铺里全是类似千颂伊的穿搭。

胡云感觉,十三行的话语权变了,“以前十三行卖什么,市场流行什么,现在市场流行什么,十三行卖什么”。

同质化竞争也导致了价格战,“几千家档口都卖一样的货,那采购商当然买最便宜的”。

为了逃离价格战,前夫尝试过进多种款式的衣服。但多款、少量的销售逻辑和以往不同,没有快销渠道,这些衣服大多沦为库存,许多不愿意妥协的档口,则在这一轮变化中倒闭。

与此同时,胡云的妹妹胡丽则把淘宝店做得有声有色。她不仅积极上淘宝推广、淘宝直通车,同时利用会员卡制度绑定了老客户资源,保证了稳定的客流量。胡丽还开始和工厂合作,一起做更符合时下年轻人审美的潮流服饰。

在十三行内部,一批地处十三行边缘的小卖家则凭借低租金的优势,审时度势开始和网红合作,迅速扩张,蚕食十三行的市场。

看着前夫和其他十三行老板一样,依然一意孤行地守着这块“电商孤岛”,胡云有些绝望,“他们依然坚持继续拿店、扩大规模,坚持认为市场的话语权还在十三行,像个老顽固”。

2015年,在几次争执不下中,胡云决定离开十三行和妹妹一起做淘宝店。姐妹二人的淘宝店在这轮红利下迅速扩张,店铺员工扩充到30多个人,约等于6个档口的规模, 并开始尝试产出自己设计的衣服。

“我从不后悔离开十三行”,胡云说。

以往那些嘲笑她的档口老板,要么已经离开,要么则也转型做了淘宝,还有些人也开始研究服装设计自己建厂生产,“淘宝上你找不到一个自称来自十三行的档口老板,但他们在淘宝上其实早已无处不在。”

如今的1688上,活跃了1000多家十三行档口,覆盖50%线下头部档口。

这些头部档口背后的优质供给,通过1688这个产业带的“入淘”桥头堡,直接对接给了淘宝天猫上的卖家。通过1688,十三行正在加速挺进大淘宝。

2022年5月,已经有少部分淘宝商家能在工作台“千牛”上看到一个还在“灰测”中的线下档口专区,主要就是十三行档口的货,这些优质供给是通过1688“翻到线上”的。

尽管如今十三行依旧是服装批发业的龙头,可2022年4月的一则消息彻底改变了这里。

当时,广州因有确诊患者曾有过十三行新中国大厦及其他的批发市场的轨迹,要求所有市场关闭、全员核酸。三天后,再度开门的十三行则遇到了最冷清的一幕——大部分旺铺空置,因需要24小内的核酸才能进入营业场所,门可罗雀。

图 | 十三行新中国大厦前的核酸采样点

少数选择坚持的商家开始直播零售求生,面对异样的眼光,他们直言,“我们要活下去”。租金是他们的桎梏,也是他们留在这里的理由。

有地推看准时机,走上前去劝说店主入驻,经营网店。档口则老板摇摇手,"不了,去找有能力的吧。“

“有能力的在哪里?”

老板指指门外堆积的包裹,“人家去做淘宝咯。”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