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曾经流传了1300多年,在那个人民认知能力相对匮乏的封建时期,这一制度能够帮助统治阶层极其有效地筛选政治人才,帮助其进行国家的治理。

由于科举制度实行的时间十分漫长,除了中国以外,也深深地影响了其他一些东亚国家。

不过,到了近代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科举制度的落后性也慢慢彰显出来,逐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于是,在1905年,晚清政府为了培养国家实用性的人才和发展新型教育,彻底废除了科举制度,改学西方国家的考试制度。

这便是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的起源。

图片来自网络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高考制度的实行为国家推送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遍布各行各业,大大提升了国家的发展速度。

然而,在1973年,辽宁的一位考生,却在高考的试卷上写满了对于当时的高考制度的抨击,抒发了自己对其不满之处。

就是这一几乎与疯狂的举措,却让他成为了名扬全国的“白卷英雄”,甚至高考制度都为他而改变。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白卷英雄”张铁生

从三好学生到劳动模范

1950年,张铁生出生在辽宁省兴城的一户普通工人家庭里。

在那个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在经济发展上还有着极大的潜力。

所以,即便是城市里的职工,每个月的收入也是比较低微,甚至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铁生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好在大家都一样,张铁生也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苦。

不过,在他心里一直都相信一句话,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于是,从张铁生上小学开始,他就学习得十分刻苦。

不单单是上课的时候,哪怕是学校放假,在其他的孩子都忙着出去游玩之时,张铁生也会自己一个人留在家里,埋头读书写作业。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他的成绩一直处在班级里的前三名,一直保持到了初中阶段。

然而,到了初中毕业以后,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张铁生不得已没有再继续读下去,而是下乡插队从事劳动工作。

牛群的一个小品曾有一句台词:“行的人,干一行行一行。”

张铁生正是这样的人。

虽然无法再继续上学让张铁生感到内心里有一些沮丧,但是既然从事了劳动,那也一定要把它干好。

1968年,张铁生下乡插队,来到了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从事农业劳动工作。

刚开始,队里的其他人没人看好这个从城里来的毛头小伙,潜意识地认为他是城市里经常出现的奶油小生一样,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干不了什么重活。

60年代生产队

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张铁生干起活来十分利索,经常在麦田里一待就是一下午,几十斤的粮食一扛就是十几里地。每天一连能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比他们这些干农活长大的孩子都要勤奋。

这让其他队员对张铁生刮目相看,而上级领导也是将张铁生的表现看在眼里。

没过多久,张铁生就凭借着自己优异的表现,当选了第四生产队的队长。

在这之后,他又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领导能力。

不仅能够将队里的队员们团结在一起,还以身作则,激起了大家劳动的热情,这也让他们队多次获得镇里面颁发的劳动楷模荣誉奖状。

不过,虽然已然成为了劳动模范,但是在张铁生的心里仍旧还存在着对知识的渴望。

他也无时无刻不幻想着重新回到校园之中。

19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张铁生看到了这个幻想成为现实的可能。

图片来自网络

表现优异被推送参加高考

“铁生啊,你想不想上大学啊。”

1973年5月的一天,正在田地里工作的张铁生,突然被叫到了生产队领导的办公室。而领导的话语,也让张铁生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

“上大学?当然想啊,但是我这工作这么忙,而且还是初中毕业,哪里又有机会呦。”

张铁生面对着领导的询问,只能无奈地说道。

“谁说初中毕业下乡劳动就没机会上大学了,来,把这个表填了。”

领导一边说着一边递给张铁生一张纸。

低头一看,上面赫然写着“高考申请书”五个大字。

70年代高考报名

原来,这一年的大学考试马上要开启了,而兴城县也是要组织一些优秀的人才参加这次的“高考”。

而生产队里,就属张铁生的文化成绩好,而且他这几年一直表现优异,再加上家世干净、政治过关,所以领导就为其争取了一个参加考试的名额。

得知此事以后,张铁生十分激动,毕竟,上大学可是他从小一直埋在心底的愿望。

于是,张铁生连忙接过了领导递来的申请书,随后对其连连道谢。

“不用着急谢我,回去可要好好加油,争取考上个好大学。”

领导对着张铁生摆了摆手。

回到队里以后,其他的工友也得知了此事,纷纷对张铁生表示了祝贺。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出一个大学生,那整个镇子都会感觉光荣。

不过,在众人的祝贺声中,张铁生又陷入了深深的担忧。

张铁生

毕竟自己只是初中毕业,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如今每天还要忙活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复习,等到考试的时候该怎么办?

除此之外,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包括考场信息、考试复习资料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去查询。

而张铁生根本没有这个时间。

不过,很快就从县里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在高考之前,县里会统一组织这批学生参加一轮复习,让他们回顾一下需要考试的知识点。

这让张铁生心中缓了一口气,他从小学习能力就很强,只要给他复习的时间,他就一定可以考上。

不过,让张铁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成行。

图片来自网络

心中不满,怒怼高考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铁生却迟迟没有等到县里通知他去参加复习的消息。

而张铁生平日里的工作又十分繁重,很难找出空闲时间自己去搜集考试所需的资料。

所以他只能不停地跑到附近的镇上去打听考试相关的讯息。

然而,每当张铁生问道县里组织的复习何时开始的时候,却一直得到“还早。不要着急”这样的答复。

于是,张铁生只能继续在生产队里埋头干活,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的传来。

终于,到了6月份的一天,张铁生收到了让他去县里的消息。

张铁生连忙问道,是不是要去参加县里组织的复习了。

结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来人却告诉他,县里组织的复习计划取消了,因为明天就要开始考试了,让他去拿自己的考场安排。

这个消息让张铁生如遭雷击。

70年代高考

自己明明还什么都没有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也十分模糊了,这可让他怎么去考试?

但是,事已至此,张铁生也只能硬着头皮走进考场了。

刚开始的两场语文和数学张铁生还是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去勉强答题,然而,到了后面的物理和化学,张铁生却几乎是一道都不会。

在考场上,看着别人都奋笔疾书,写得有模有样,自己却抓耳挠腮、心急如焚,张铁生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

于是,他提起笔来,在试卷背后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篇名为《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以此来抨击考试安排的不合理之处。

然后将这张背面写满字,但是答题面全是空白的试卷交了上去。

让张铁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篇文章,将在之后大大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在成绩下来以后,张铁生语文38分、数学61分,而物理仅仅只有6分。

本以为在抒发过自己的不满之后,此事会就此过去。

然而,没成想卷子交上去以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图片来自网络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这也让他的人生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

许多人都对此纷纷呼应,表达了对考试制度不合理之处的不满。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后来高考制度的改革。

这让他一时之间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白卷英雄”。

曲折的人生经历

1983年,张铁生因为一些原因锒铛入狱,一直在监狱中蹲守了整整8年的时光。

直到1991年10月才刑满获释。

从监狱中踏出来以后,张铁生已经是人到中年,身体情况也大不如以前。

不过,他对于生活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却从来没有熄灭过。

张铁生

张铁生先是与两个朋友合起伙来做了饲料生意,后来,在看到家家户户都购买了电器以后,又开始在心里盘算起了倒卖家用电器的主意。靠着之前的饲料生意,让张铁生赚取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

这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不仅仅只有上大学这一条出路。

于是,在之后的倒卖电器领域,他砸下了不少钱。

然而,这一次,却因为对市场的不了解,而让张铁生大赔了一笔。

在电器行业输得一败涂地的张铁生,十分沮丧,在一番思虑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了饲料行业之中,毕竟,自己在这个领域已经积累了经验,只要不急功近利,稳扎稳打,一定可以在其中立足。

1993年4月份,张铁生又跑到北京,找到自己的老朋友。在北京康地饲料公司做高层管理工作的金卫东,与其联手创办了一家饲料公司。

张铁生创办公司

当时的金卫东在公司之中遭到排挤,早在张铁生到来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创业的打算。

于是,趁着这*劲头,金卫东又将同事丁云峰和汪洋拉了过来,四个人一起在沈阳农业科学院附近创办了天地饲料公司。

本以为四个人可以合起伙来大干一场,然而,短短几个月以后,金卫东和丁云峰就因为有更好的机会,而选择了离开,并带走了自己的本金。

这个时候,整个公司仅仅只剩下了张铁生与汪洋两人在此支撑。

不过,张铁生这一辈子见惯了大风大浪,自然不会被这一点挫折所击倒。

在面临公司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又去寻找一位老客户的帮,从他那里借来了10万块钱,成功帮助了公司度过了此次难关。

1995年6月18日,张铁生先前的合伙人金卫东等人在沈阳正式注册成立禾丰牧业*份有限公司(后改为集团公司)。

张铁生

于是,张铁生又不计前嫌地与其合作,将康地饲料并入到了禾丰牧业,自己则以参*10%的形式,进入禾丰公司的管理层。

2014年7月30日,禾丰牧业正式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了畜牧领域的一个大集团公司,而张铁生的身家也水涨船高,一度飙升到了1.89亿元。

从一名在高考考场上肆意宣泄青春的生产队员,到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再到如今身家过亿的富豪,张铁生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彩。

但是,从他这曲折的一生之中,也能看出,面对在任何困难,张铁生的身上都有着一*不服输的信念和毅力,这才是他最终得以成功的原因,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