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6页继续。

回顾下,昨天说了用户行为分析需要关注的3个指标,

  • 第一个指标是黏性指标,一个指标,即用户的活跃天数,留存(在下一个阶段多少用户依然活跃的比例)。根据用户的活跃度来做人群划分,基于不同人群做精准分析,新用户的留存低,说明运营的渠道质量差、老用户的留存下降,说明产品出了问题。
  • 第二个指标是参与度指标,包括了3个小指标,登录、停留时长、访问页面数,根据这几个指标,按照时间维度去分析,可以去定位到一些产品的问题。
  • 今天学到的是第三个指标,转化类指标:

转化类指标

第三类需要关注的指标是用户的转化。

一般分析转化需要从2个大的方向入手,一是从产品的整体运营情况来看,用户从激活到下单的整个流程;二是从细分产品的关键路径来看,用户接触产品到完成转化经历的步骤。

用户转化节点一览图

上图列举了产品运营场景中的所有转化节点,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关键节点做数据埋点+监控。对于App类产品可用Charles或Fiddler抓包工具测试埋点关键点。

关于fiddler介绍:

文章里面介绍了fiddle:

https://www.cnblogs.com/zxtceq/p/8617401.html

fiddle 工作为代理状态,把所有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截取并做了展示,用于调试很有效。

针对这些关键节点的数据监控,我们可以从整体及细分渠道、细分时间段、细分活动来看不同的转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用户生命周期关键指标拆解

比如细分渠道的场景下,假设渠道都是按激活用户付费,从某两个渠道进来的用户后续的转化行为如下表所示,如何判断这两个渠道的质量优劣呢?

各个渠道转化监控

假设激活用户为10000个,将各个转化节点的指标转化为成本绝对值。

(下图绿框+红框是怎么算的?直接用获取成本/当前的人数 , 当前人数=上一阶段的转化率*上一阶段的人数,比如单个下载成本=30000元/当前的人数 , 当前人数=10000人*30%=3000人, 那么单个下载成本=30000/3000=10元; 再计算单个注册成本,3000*65%=1950,30000/1950=15)

各个渠道成本监控

显然,从成本角度来看,渠道1优于渠道2. 当然,后续我们也需要分析不同渠道进来的用户的ARPU

(ARPU的全称是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也就是每用户平均收入。这个指标计算的是某时间段内平均每个活跃用户为应用创造的收入)

9.6.2 案例背景

这里介绍一个典型的场景来介绍用户访问session分析应用的背景。

用户进入电商类网站或App的一个典型流程包括,进入首页后搜索关键词、点击商品板块或点击推荐商品进入详情页,在详情页浏览点击加购后退出该页面搜索其他商品继续浏览,最后进入订单页进行支付,或浏览途中退出App.这一系列行为就是用户的行为轨迹,如下图所示,对于用户这样的连续访问会话,我们称之为Session.

用户访问行为轨迹

session中记录了用户在什么时间点,通过什么样的行为,浏览了什么页面/商品。一般Session的切割为固定市时长,如定义App端Session的切割时长为5分钟时,即用户每次访问行为如果距离上一次访问行为在5分钟之内,则记为同一次访问,如果距离上次访问大于5分钟则极为两次不同的访问。通过session_id可标识用户的访问,同一次连续访问的Session_id相同,否则不同。

基于Session对用户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从用户的访问次数、访问路径、访问商品品类等多个维度分析用户特征。进一步地分析用户首次访问的Session对于挖掘影响用户购买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介绍的session访问行为分析案例是在对4.5节中介绍的用户特征库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用户首次访问的行为特征。

-------

9.6 章节,今天看到了219页。

jump 到4.5节,忘记差不多了,再看看。

4.5节在p104页,几句话说的好,在这里重新打一遍:

根据应用需要,创建表dw.cookie_feature_event_append来构建用户特征,表结构如下表所示:

构建用户特征表

  • cookie_id: 用户访问id
  • goods_id: 商品id,用户行为对应的商品
  • goods_name:商品名称,用户行为对应的商品。
  • tag_type:标签类型,可以按商品归属的三级品类进行划分,如游戏本,轻薄本、机械键盘灯表示不同的3C品类。
  • event_value: 用户当日行为的统计值,如用户某日浏览某品牌笔记本电脑3次,该字段记录为3.
  • data_date: 数据日期,按日进行分区。
  • act_name :用户行为事件名称,如点击、搜索、提交等。

该表中,act_name 事件名称对应的数据来源可大致分为3种类型:

1)打点日志数据:用户访问页面时,点击了哪些按钮、搜索了哪些关键词都会通过打点日志上报记录。

2)访问日志数据:用户访问了哪些页面,访问了多长时间都可以从访问日志数据中挖掘。

3)订单数据:用户订单及订单里面的商品。

时间名称可以通过一张维表来记录用户不同的行为事件,行为事件划分得越细,用户在平台的行为捕捉得越全面,

记录不同行为事件的维表1

记录不同行为事件的维表2

数据开发:

数据开发过程中,主要从订单表、打点日志表、访问日志表中对用户当日的行为(加购、点击、浏览、点赞等)抽取数据,然后清洗加载到用户特征库对应表(本案例 dw.cookie_feature_event_append)的当日分区下。如下图所示:

用户行为特征库开发逻辑

4.5 章节看到108页。明天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