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这个词日常说的次数很多,像企业里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等。大学的专业设定也多带有管理字样,感觉不加管理两个字就显得不够高大上,比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本人也是管理专业毕业,目前从事物流管理工作。

我理解的管理是两个字,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是要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制定规范和行动准则,确保团队的认知与行为是受控的,统一的;“理”是梳理业务流程,制定行为方向。以一件小事来分解一下“管”和“理”,比如公司规定不可以踩草坪,但班组长发现一名新员工踩草坪了,去询问该员工为什么要踩草坪,这个过程就是“管”;新员工反馈班组长,我不知道这个草坪不能踩啊,没人通知我,这个时候就发现新员工入职后没有人培训他禁止踩草坪这个事。所以需要明确对新员工的培训制度来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这个过程就是“理”;制度明确完了,下次再有新员工入职,班组长在接收到新员工时,先询问一下人力资源是否对他进行过入职培训,这个过程也是“管”。整体的“管”和“理”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针对团队管理个人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1、知人善用: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想法,管理者要善于发掘团队成员的优点与特点,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比如一个情商高,性格好但对数字不敏感的人就要安排到对外沟通的工作岗位上,而不是安排在财务岗、设计岗或计划岗;

2、建立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早在几千年前提到的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管理中,也就是制度的重要性,制度的存在不论组织的大小,大到国家,小到班组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制度,当然这个前提是不能违背上一层级的制度。举个例子,车间员工使用的记号笔坏了需要领取新笔,公司规定需要填写领料单,然后班组长,车间主管,生产经理,总经理层层签批后才能去仓库领料,这就是制度;

3、流程优化:制定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员工操作,保障企业运营顺利进行的。继续拿领用记号笔这个例子来分析,这一套领料流程做下来可能需要一天时间,车间员工就会抱怨了“领个笔这么费劲,那还怎么开展工作”。那么这个流程就需要优化,可以由班组长汇总车间所有员工需求统一领取,既可以节省车间员工时间,也可以节省仓管员时间,还可以节省流转单据纸张。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流程优化是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持续改善;

4、明确职责:要以组织效率为前提,明确组织内所有成员的职责,才能防止交叉部门,业务关联人,甚至上下级之间的互相扯皮现象发生。继续以领记号笔的例子来分析,流程优化好了,就需要去定义职责,领取记号笔就是班组长的工作,需要定义到岗位说明书里。如果职责不明确,就会出现班组长不作为的情况发生;

5、适当授权:在确保结果受控的前提下,要对下属成员授权。一是培养团队成员,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管理者不要吝啬自己的知识与权利,没有合适的接班人,自己也不会有晋升的可能。二是获取新的思想,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法都会有差别,管理者也不是所有领域都是最强的那个人,适当授权,听听团队成员的建议,看看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对管理者也是一个提升。三是适当授权可以缩短流程处理时间,提高各环节工作效率。还是拿领记号笔的例子来说,如果总经理可以授权给生产经理,那么审批流程就可以简化,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6、设立目标:要对团队成员设立明确的目标,不要设定模糊不清的目标,比如本月库存控制在200万,这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如果领导说本月库存要控制好,那这个工作就很难开展了。再拿领记号笔的例子来说一下目标管理,总经理授权给生产经理审批流程后,如何才能控制生产经理是否合理利用审批权限呢,这时就可以通过目标来控制,比如月度人均领用数量就可以做为一个控制目标;

7、以身作则:团队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尤其是工作纪律方向,但管理者要区分以身作则和亲力亲为的区别,不是所有事情都由管理者自己去做,那就本末倒置了;

8、绩效考评:绩效是团队及成员工作成果的评价标准,好的绩效是激励员工的,而不是给员工增加负担的,团队要有组织绩效,团队成员要有个人绩效,绩效的设定要合理,不要一味的压榨员工,也不要放松管理。绩效设定后要跟踪实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以提高绩效水平,如果只定绩效不去跟踪,绩效就会变为废纸,同样,如果不去指导员工,员工没有达成的方法,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9、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可以增进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士气的,团队建设也有很多种,不仅仅是团队拓展,团队聚餐什么的,也包括班组竞赛,员工面谈,意见箱反馈,业务培训等,都是团队建设的一部分,管理者要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增进员工感情。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